欢迎访问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网站
大赛章程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大赛概况 >> 大赛章程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1  总则

1.1 大赛组织工作按照《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有关要求进行。

1.2 各专业赛事执行委员会依据“章程”制定本专业赛事实施细则,报大赛组织工作委员会批准。

1.3 各专业大赛执行委员会需在启动本年度赛事前1个月内将有关赛事工作计划报大赛组织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包括宣传方案与计划、组织实施方案与计划等。

1.4 各专业赛事比赛结束后1个月内递交一份关于本届大赛的总结报告,包括本届大赛的概况,优秀作品的简介、大赛的不足,经费决算以及对于下届大赛的改进建议,现场照片(视频)资料等,将本届大赛的情况反映在大赛的网站上

1.5 各专业赛事执行委员会确保大赛按照“章程”的要求进行确保大赛实施的规范性、公正性。

 

2 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实施细则

 

2.1 专业赛事名称

赛事名称为“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2017年的赛事名称为“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卓然杯”第八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

2.2  联合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赞助单位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的联合主办单位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承担单位为具体承担当年赛事的高等学校、协办单位是协助办理当年赛事的企事业单位、赞助单位是为当年赛事提供资金和人力等各类支持的企事业单位。

2.3 执行委员会

根据“章程”,设立“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执行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1名,委员若干,秘书长1名,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组成名单报大赛组织工作委员会批准,一届聘期5

2.4专家委员会

根据“章程”,设立“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委员若干名,聘期为五年。

 

2.5 赛事时间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应在每年3月份启动,赛事历时半年,应在当年9月前完成。

2.6  组织工作

1)由承办本届大赛的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届赛事的全过程。

2)维护本专业赛事的网站,负责维护本届大奖赛期间网站的运行。

3负责本届竞赛所需的经费。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相关财务制度。

4发布本届大赛征稿通知。

5在收到报名表后,建立本届大赛的微信通讯群。通讯群包括了所有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各校的参赛联系人。

6至少每个月要向参赛的人员发布一次信息,提醒参赛的时间节点、作品递交的具体要求、参赛的注意事项等等。

7交稿阶段,向参赛团队发布交稿截止日期、交稿格式、交稿的一些具体要求,以保证收到的是格式符合要求、能够通过形式审查的作品。

8收到参赛团队发来的作品后,需要发送收到作品的确认函。以防止出现团队递交了作品,而组委会没有收到的问题。

9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递交评委进行评审的作品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

a)匿名的范围是指参赛学校与指导教师姓名必须匿名。

b)而学生姓名不应该匿名。学生必须要有姓名、学号等信息,以了解参赛学生的层次,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

c)所附的旁证材料,例如申请了专利、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奖励等材料均需有该团队学生的姓名,以证实这些成果确实是由该团队学生完成的。

10递交的材料分为二个文件夹。一份称为是存档版的文件夹,其中所有的信息都必须是完整的。另一份称为评审版,其中必须隐去学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这二项信息。

11)承办单位在收到递交的作品后,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内容:

a)参赛信息表1(见附件1):是否具有参赛团队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以及参赛学校的学院一级的领导签名以及公章,以确认该团队参赛资格的有效性。

b)参赛信息表2(见附件2):是否填写了表格上的全部信息。所有信息必须填满,不允许空着某些栏目不填,或者隐藏、删去某些信息。

c)由于信息表1是存档的信息表,信息表2是递交评委评审参考的信息表。组委会需要审查二份信息表的一致性。一致性是指:参赛团队成员人数、姓名、学号相同;参赛课题以及背景介绍内容相同;没有相互矛盾、或者相互冲突的信息。

d)审查评审版的材料中自始至终确实隐去了学校名称,和指导教师姓名。

e)不合格的信息表,或者在作品中未按照要求隐去敏感信息、或者隐去过多信息,甚至将团队学生信息全部隐去的作品,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从初选中淘汰,不递交评审。并且通知参赛团队。

12)根据竞赛章程,制定本届大赛的评审实施细则。

13)根据大赛专家委员会建议,聘请本届大赛的评审专家,提出评审要求。

14汇总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

15通知进入决赛的团队到现场评审及答辩。

16为入围作品准备展板进行展示。

17)协同大赛执行委员会准备各等级的奖状。

2.7评审专家遴选办法

1)评审专家应选择有专业经验的行业学会、高校及企业专家组成。

2)评审专家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

3)涉及评审专家单位的作品,该评审专家应回避。

4)复赛评审专家应有一定比例的企业专家参加,比例不少于10%

 

2.8参赛作品申报方法

1)所有作品必须递交内容完全相同的一式二份,分别存于两个文件夹内。其中一份是信息完整的作品,称为完整版,由各专业大赛执行委员会存档;另一份是递交评委进行评审的,称为评审版。

a评审版中必须去除:学校名称和指导教师姓名。可以在正文中采用遮挡、涂黑、擦除、或者其他手段,以隐去这些信息,而不改变作品的排版版面。

b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等信息不能隐去,必须完整。所有的旁证材料,例如:获奖证明、专利申请书、发表的论文上都必须要有该参赛团队学生的姓名,以证实这些成果确实是由参赛团队的学生完成的。

c承办单位将对递交的作品进行上述要求合格性的形式审查,审查两份材料的一致性,以及必须隐去的信息的合格性。形式审查不合格的,将不递交评审。

(2)参赛作品必须递交下列内容:

a)参赛情况信息表A(见附录1。该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参赛团队学生填写,表明参赛团队及其各人在该作品中的贡献。第二部分由指导教师填写,说明该课题的背景、来源、以及证实参赛团队学生所作的贡献。第三部分由参赛团队所在大学的二级学院盖章认可上述信息的真实性。该参赛情况信息表必须填写完全,团队学生会指导教师签名后,经所在大学的二级学院领导签名及盖章后,把原件快递到大赛组委会,作为参赛资格审查的依据。

b参赛情况信息表B(见附录2,是递交评委评审时参考用的,填写参赛学生的姓名、学号、班级等信息,以及各人在该课题中的贡献,课题的背景、来源等信息,该没有指导教师姓名、学校名称等敏感信息,不需要盖章和签字,放在评审版材料的文件夹里,供评委评审时参考。这两份表格的一致性由组委会审查。

c)创新大赛作品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必须按照组委会所提供的模板编写。必须保证其格式的规范性和内容的完整性。研究报告的模板见附录3

d)介绍该研究成果的PPT。

e)研究结果相关的图纸,及其研究过程的相关照片、图片等资料。

f)能够说明课题成果的相关资料,例如专利受理通知书、该课题曾经得到的获奖证书、已经发表的论文,等等辅证材料。辅证材料上必须具有团队成员姓名。

(3) 作品递交的格式要求

a)研究报告:采用Windows 的Word文件格式,2003~2013版的*.doc,*.docx均可接受。

bPPT:采用Windows的PPT格式,2003~2013版的*.ppt,*.pptx均可接受。

c)由于CAD软件品种繁多,版本新旧不同,评委专家难以逐一打开评审。所以,所有设计图纸、模拟结果请均存为图片格式,便于评委浏览。

d)可以接受的图片格式为:*.jpg,*.bmp,*.pdf,*.tif*.gif等格式可以接受。

e)视频,*.mp4,*.wmv等格式可以接受,不能要求另外安装软件才能播放。

f)部分作品在PPT中具有一段视频,但是没有附上视频文件,无法播放。请注意:视频文件必须在PPT的相同目录之下才能播放。

g)所有作品在递交之前必须确保在其他电脑上可以打开。如果评委未能打开你的作品,该项评分只能以零分计了。所以不能采用版本太新、或者版本太旧的软件,应该采用比较普遍使用的版本,递交之前经过充分检查,确认无误。

 

2.9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1)参赛学校为设有机械类或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参赛队员应为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2)参赛团队以高等院校机械类或相关专业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为主要对象组团报名参赛,为了学科交叉与融合,也欢迎其他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或者组团报名参赛。

(3) 申报参赛的作品以小组申报,每个小组最多不超过五人并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每个参赛团队应有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

(4) 为了提高参赛作品的层次水平减少日益增多的参加评审作品规模希望各校报名参赛作品进行初审,挑选出优秀的作品来参赛。作品数量设置限制。限制数量暂定为:每所参赛院校递交的作品不超过20

(5) 报名由各校指定一名教师为联系人,联系人汇总本校全部报名材料,填写大赛报名表(见附件1和附件2),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报名。

 

2.10 参赛作品的选题标准

(1)参赛作品选题应以过程原理及装备为主题,鼓励开展研究及创新实践,鼓励学科交叉。

(2)为了鼓励创新,不束缚创新思路,大赛鼓励参赛选手提出新颖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与过程装备相关新课题参赛。

(3)鼓励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选题能帮助解决实际生产的的技术难题。

(4) 题目难度适中,应体现参赛者解决过程装备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能力。

2.11评审标准

初评采用函评,专家对作品的评述,应考虑如下因素:

(1) 课题的选题意义:课题蕴含的科学思想、工程或实用价值,应对课题背景及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体现参赛者文献查阅及分析能力,体现国际化视野,占15分;

(2) 方案论证:能够利用机械工程科学特别是过程装备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过程装备工程问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研究方案、给出技术路线,占15分;

(4) 设计、计算与试验: 能选择恰当的科学方法和现代工具进行研究,合理完整的设计、计算、试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占25分;

(5) 研究报告的规范性:论文应条理清楚、论述严谨、撰写规范,占15分;

(6) 作品是否实物或模型(或相关仿真模型),实际运行情况,占15分;

7)作品的创新性,占15分。

根据上述因素打分,如果达到90分以上,即优秀作品,则该作品总评为A;如果介于80~90分以上,即良好的作品,则该作品总评为B;如果介于70~80分以上,即一般的作品,则该作品总评为C;如果介于60~70分以上,即稍差的作品,则该作品总评为D;如果低于60分以上,即较差的作品,则该作品总评为E

复赛采用现场展示及答辩形式,复赛采用百分制,包括:

1实物展示50.

实物或模型能有效工作,实现预定功能,占20分;

实物的创新性(与同类产品的比较,创新点明确),占10分;

实物或模型是否方便操作(考虑说明书、按钮指示、人机友好性等),占10分;

实物的安全性(考虑结构强度、电气安全、材质环保、安全操作等),占10分;

2答辩及提问50

1)作品的质量(应重点对初审中不确定或不明确的部分展开质询,核实作品情况),占20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a) 参赛选手对作品原理、技术细节清楚,作品是该团队的劳动成果,占10分;

b) 作品有实际或科学意义、内容完备、有技术含量、有创新性,占10分;

2)参赛队员表达、沟通能力(PPT制作是否精良、汇报是否清晰等),占15分;

3)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占10分。

4)是否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占5分;

2.12评审方法

(1) 初审采用通讯评审的方法。大赛执行委员会把评审要求、评审作品、以及评审额度发给评委,规定的期限内,评委把评审结果递交给大赛执行委员会

(2)初审评选的比例一般为:A类作品,优秀作品一般总量不超过评审作品总数的15%,记为4分。B类作品,即良好的作品,一般总量不超过评审作品总数的30%,记为3分。C作品,即一般的作品,记为2分。D作品,即稍差作品,记为1E作品,即较差作品,记为0

(3)汇总评委初审评审的结果,按照4X+3Y+2Z+1V=该作品获得的总分(其中X代表评评价为A的评委数,其中Y 代表评评价为B的评委数,其中Z代表评评价为C的评委数,其中V代表评评价为D的评委数)。按照总分排序,确定三等奖和优秀作品(一等奖和二等奖)名单。其中优秀作品还需要通过复赛的现场评审后,最后确定这些优秀作品中哪些是一等奖,哪些是二等奖。

(4) 现场答辩评委增加企业代表高校评委,共同作为答辩评委,评选出一等奖和二等奖,特殊情况下可增设特等奖和单项奖。

 

 

备案号:沪ICP备09019364号-2 组委会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17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f Process Equipment Technology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